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m/index.html寒冬总会过去,疫情终归会结束。在这个过程中,仍有许多的未知与不确定,而我们每个人能够去做的,就是做好那些自己真正可控的事情。
不管眼下和未来要面对什么,安顿好自己的身心,为身心共同塑造强大的抵抗力,永远是最重要的,不会过时。
做个深呼吸,宁心静气,容我为你细细道来:
关于提升抵抗力
《黄帝内经》早就说得明明白白
《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记载过,黄帝目睹瘟疫肆虐之时,不分男女老少,人人皆为疾病所苦,于是向老师岐伯讨教,除了具体治疗方法之外,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岐伯答:「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微言大义,简单一句话就道破了防病避疫的心法。
所谓的「正气」,不仅是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时,它也是人体防御一切负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屏障。因为这些东西都会影响到身心健康,最终造成实际问题的显现。
怎么提升和保护我们的「正气」呢?
没有确切病症时,我个人并不建议盲目服用药物搞预防。这就跟提前吃各种感冒药,并不能预防冬天感冒是一个道理。
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加辨析胡乱盲从,反而容易折损正气,扰动脾胃,得不偿失。
落实到具体细节,我们每个人能做到的,就是在衣食住行、情绪心理等方面,养护好自己的精气神,不去伤害和耗散,把身体里的“小太阳”点亮。
我之前反复强调过,今年冬天非常特殊,暗藏着「冬行春令」的危机,很容易造成阳气不收精血不藏的趋势。
我们在冬天养护阳气,就是要让阳气蛰伏、敛藏、养到根,让“小太阳”和缓地温煦身心。
在需要抵御寒冷邪气的关键时刻,你就知道阳气储备充足有多吃香了。
而且把阳气敛藏好,不让它乱跑,该暖的地方会暖起来,人也不会动不动上火,耳聪目明头脑清亮,吃得香,睡得着。
冬季心阳易衰,记得养一养、通一通
心阳,是指心的阳气,心是五脏中最需要阳气旺盛的地方。所谓「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是也。
它对于人体,就像自然界中的太阳一样重要,不仅维持心脏本身的功能,还推动全身血液运行、支配阳气温煦全身。
很多人在冬天容易情绪低落、精神不振,不扛冻,一遇冷就各种难受,甚至出现各种心脏问题,大多都是心阳不足不通导致的。
平时容易被负面能量和信息干扰,也和心阳不振有很大关系。
因为冬天气温低,加上冬气与肾相应,肾水相对旺盛,就很容易压制、影响心阳。
冬季养护心阳,日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熬夜,晚上10点半前躺床睡觉最佳
最好等太阳出山再起床,但不建议睡到早8点后
注意防寒保暖,胸口后背不要受风受寒
减少冷饮、冰饮料、凉啤酒等寒凉食物的摄入,克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口味不宜重,避免盐、酱油、味精、鸡精、蚝油等摄入过量,导致心脉受损
忌吃动物肾脏,恐伤心气
另外,可以用按揉、拍打、弹拨、刮痧等方式,疏通一下自己的腋窝:
如果冬天容易脾胃虚寒、手脚冰凉、特别容易感冒、受凉胃痛、没有胃口、脾胃虚寒,可以吃些醋泡姜。
强烈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促进消化。而且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
早上就吃三片,酸的过瘾,辣的温顺。孔子也是爱姜之人。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凡事都不要过量。
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结合,很脆很香,一开始在喉咙这里,有一股热乎劲儿,慢慢顺到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湿热质的我,吃了三天,也没有感觉到上火的迹象,醋的收敛功效果然厉害。
因为太好吃,晚上忍不住又吃了两片,发散之力收敛,而不会有太多升阳兴奋的作用,晚上也睡得很安稳。(不过对于神经比较敏感的人,慎)
姜吃完了,还会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过的醋,更加开胃、助酸、止痛。
如果你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严重缺乏,或是吃的太过油腻的时候,腹泻的时候,都可以喝上一点,缓解不适。
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醋泡姜最满意,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每天吃片,一罐可以吃15天,4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
另外,醋泡姜也是日常可以考虑的升阳气+增强抵抗力的方便法门。
吃不惯醋泡姜醋泡姜,也可以备上一些姜丸,用开水吞服,效果更好!这款姜丸的辛热性足,散寒效果不错,也是无添加的,用的是云南的小黄姜和水制作而成,小黄姜炒熟后,再低温烘干,打成细腻的姜粉,加入清水,搓成一颗颗小丸子。
闻着姜味十足,小黄姜虽然辣味很大,但是排寒的效果非常好,姜丸就是为了方便我们服用,用温水搭配着送服即可,很容易吞下下去,而且嘴巴里的姜味也不会很重,而且这个都是小包装的,不用担心拆开后受潮浪费。
我们如果是身体的寒气特别重,手脚冰凉,浑身冷得直哆嗦,也不发汗,可以吃上一包这种姜丸,在上午吃,让姜来辅助身体,把寒气给散出去,这样脾胃也被暖热了,脾阳也提升了。
而且这款姜丸不含糖,平时怕吃甜食,控糖的朋友都可以安心囤上两盒,不要多吃,感觉身体寒气寒毒重,每天吃上一包就可以了,不也用天天吃,自己把控频率。散寒发汗,祛寒邪,吃完后盖上被子发发汗,把体内的寒毒排一排。
中下焦暖起来,让阳气向“根基”蛰伏
冬季养护阳气的重要一点,就是要让中焦和下焦暖起来,即肚腹暖、腰背暖、腿脚暖。
这样有助于阳气向下蛰伏、敛藏的大趋势,不会到处乱跑,和缓地化解积于中下焦的阴寒之邪。
而且这样可以帮助中焦脾胃温暖有力,化解今年一整年湿浊易堆积、脾胃易虚的趋势,让全身气血的流通运转才能顺畅自如,肾中储备的东西才能被抽调和散布到该去的地方。
冬日暖阳是个宝,上午晒晒腰背、肚子、屁股、膝盖、脚丫子,用太阳的能量灸一灸,把天地的阳气补到身体里。
但现代人脾胃虚寒,但会艾灸的少,艾灸的专业性比较高,操作不当,容易烫伤皮肤,我们在艾灸时,身边最好有个人看着,以免烫伤,身边很多朋友都来说,艾灸完很舒服,但是自己却没时间天天艾灸,一个星期能抽出一天来艾灸就不错了。
确实为了生活我们牺牲了很多时间,甚至是健康为代价,但反过来想,身体保养好了,不疼不难受,才能更有力气精力去生活,为了方便大家都能调养好身体。
分享一个简易版艾灸,睡觉时候都能灸,它是南怀瑾大师根据道家养生秘方所创,用艾绒、花椒和桂圆肉,这三种东西搅碎捏成球,塞进肚脐中,别小看这个肚脐,它是会吸收的,要知道我们还在娘胎时,饮食呼吸都是依靠肚脐。
而这三味都是偏温热疏通的,艾叶苦辛,生温熟热,为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花椒这种东西不起眼,确是可以温中散寒的好东西,尤其是身体因为虚寒瘀堵的,花椒都能给把寒气散掉,寒气没了,再加上艾草的疏通性,身体也就通了;桂圆肉主要是调和这两味的作用,益气血,健脾胃,身体乏力虚弱者,适用。
这三种一结合,体内,尤其是中焦的寒气散了,阳气补进去了,瘀堵的位置给通开了,那咱们上面的心火自然能顺畅通行,火引下来了,自然也不会再找咱们的鼻、咽、口了。
这个肚脐灸的制作很简单,桂圆肉、花椒、艾绒按2:1:1比例,也可以按照这个剂量,桂圆肉20粒、花椒0克、黄金艾条1根。这些都打碎后捏成球,睡觉前塞进肚脐里,用医用贴或者保鲜膜封住即可。
现成的肚脐灸,在这三味的基础上还添加了酸枣仁和枸杞,一来可以有助于阳气的输入,而且还能安神,表面还添加了花椒粉,加速身体的吸收,外用贴用的无纺布,透气性好。
每一颗都用蜡纸包好,密封在玻璃罐中,用的时候拿出来一塞即可,非常方便。
建议贴的时候不光贴肚脐,在双脚脚心也各贴一个,有助于帮我们把肾水往上引,这样促进心火肾水交汇,火能降得快些。
身体特别虚的,用三天停一天,给我们身体一个缓冲,渐渐地瘀堵的地方被疏通了,身体都很舒畅,疲惫感乏力感,都会随着这些瘀堵,一起被清出去。
北京同仁堂红盒艾绒肚脐贴淘宝月销量¥69购买
此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更是温暖中下焦的最好方式:
暖和、厚实、贴身的秋裤/保暖裤/绒裤/棉裤,裤腰要高于肚脐
保暖、透气、舒适的鞋袜
背心塞到裤衩里,秋衣塞到秋裤里,秋裤塞到袜子里
根据个人喜好戴围巾,或穿着高领/半高领的衣服,避免脖子和衣领之间存在大的缝隙
体感温煦、舒适为佳
睡前可泡脚,水面超过脚踝10厘米以上最好,以身热微热为佳
穿衣、泡脚不要让自己燥热、出汗,影响气血闭藏,得不偿失
腰和脾胃不好的人,阳气不足寒湿重的人,还可以用暖宝宝、发热贴,或者护腰、热敷包,对肚脐周围以及后腰这两片位置进行多一层的护理。
面对种种未知与不确定,安顿好自己,也是一种“抵抗力”
我们害怕得病,害怕染疫,害怕身体扛不住,害怕后遗症,害怕这些事情之后带来的“次生变故”,害怕眼前的生活灰飞烟灭……这都是人之常情。
在“害怕”“焦灼”“不安”“惶恐”之余,在对未来的无能为力和不确定之下,在被约束活动范围和物理空间之时,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不如吃好每顿饭、睡好每个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运动和锻炼,不焦虑、不纠结、不恐慌,不去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