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胃部疾病,同时也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患病率较高,癌变的风险也比较高。这就让不少患者非常担心,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一件事,萎缩性胃炎这个常见的胃部疾病,总是治不好,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萎缩性胃炎多出现在年纪较大的老年人身上,与年龄衰老,身体的老化有一定关系。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器官都会发生萎缩,当然也包括胃粘膜的萎缩。
所以临床上大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做胃镜在胃镜下都可以看到萎缩性胃炎,只是萎缩程度轻重罢了,要好好保养不让它加重萎缩。
为什么会出现久治不愈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没有坚持治疗:由于萎缩性胃炎部分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在症状缓解或消失之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既没有进行检查,也不再坚持治疗,而病根犹在,难免会再复发。
2、忽略消除病因的重要性:有的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后,在生活上就放松了警惕,依旧保持着不良习惯,如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贪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萎缩性胃炎难免卷土重来,甚至会逐步加重。
3、大量服用抑酸药物: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抑酸药物,会持续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体为主)患者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长期应用抑酸药,或加重萎缩性胃炎。
4、不清楚病因就盲目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有多种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体内其它脏器的慢性疾病、不良刺激、营养供给不足、反流性胃炎等等,如果不查明原因,在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就达不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当诊断出是萎缩性胃炎之后,一定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同时呢,也要改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三餐定时定量、少吃腌渍、烟熏、烧烤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也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
重新审视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如果是长期服用镇痛药、激素药、降压药等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尽量停用或少用,若病情不允许,建议改用对胃粘膜损伤较小的种类,平时注意保护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