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贞元博物馆
ZhenyuanMuseum
玉器·青铜·陶瓷·文玩杂项
从考古学文化区域划分的层面上来说,铜鼓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以及越南北部为主的东南亚地区少数民族广泛流行的一种青铜器物,自大约公元前七百年诞生,已经历了两千六百多年,至今仍有部分少数民族使用青铜器。国内铜鼓的分布省份极广,其中云贵川、重庆、海南、湖北、湖南和两广地区出土的铜鼓较为精美,留下的实物资料也较多。铜鼓的发展已经和地区性少数民族的文化生产融为了一体。铜鼓本身既是古老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智慧的显现,青铜器物制作技艺的高超、审美趣味的高雅,又体现了少数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价值观。
贞元博物馆馆藏高瘦型铜鼓
铜鼓作为中国金石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中国南方古代青铜器制品现存数量较多,连续性文献记载的历史悠久的青铜器物之一。从《后汉书》开始,再到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存》、宋代范成大《桂海虞美衡志》和周去非《岭外代答》元代马瑞临的《文献通考》等,有关青铜鼓的描述都在其中占据了很大部分,至清代,《西清古鉴》、《续鉴》、《陶斋吉金录》更将青铜鼓的形制样式和细节收录进文献中。除此之外,铜鼓存在的痕迹也多出现在中国多少数民族的地方志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中国研究者也对中国目前现存的大量铜鼓进行了考证和实测。
相传,铜鼓为马援和诸葛亮制造,但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铜鼓的起源应为其他。据考古研究,铜鼓在先秦时期或为炊具及乐器,且两种属性分割并不明显,亦带有信号功用和宗教象征功能。一部分研究认为铜鼓源于革鼓或木鼓,也有研究者认为起源于铜釜。另一部分研究认为錞于和铜鼓为互相关联的青铜器具,或有承袭关系。錞于形似圆筒,上部比下部稍大,顶上有钮,钮多制成虎形。而铜鼓则和錞于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侧有面,中空无底。錞于面上的钮又和铜鼓鼓面的立体装饰相似。铜鼓两侧有耳,便于悬挂击打鼓面,錞于上的钮也用来悬挂击打器身;錞于器面为曲面圜首,铜鼓的鼓面趋于平整。实际上,除了中国南方多见的单面铜鼓之外,中部地区在更早的时期出现了青铜制的鼓形乐器,一面为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双鸟饕餮纹铜鼓(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另一面为湖北地区出土的崇阳铜鼓(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贞元博物馆馆藏石寨山型铜鼓
现存的大部分铜鼓可以分为“滇式铜鼓”和“粤式铜鼓”,这两种类别又细分为,万家坝型铜鼓、石寨山型铜鼓、冷水冲型铜鼓、北流型铜鼓,灵山型铜鼓、遵义型铜鼓、麻江型铜鼓和西盟型铜鼓。铜鼓的文化在不同的文化地区生根发芽,每种地区每种类型的铜鼓的形制既有相似之处,也各具特色,铜鼓制作耗时长,材料奢侈且工艺复杂,被不少部族或地方首领视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常用来召集部众或指挥*阵。
贞元博物馆馆藏冷水冲型鼓
武汉贞元博物馆馆藏的青铜鼓,为一面较为典型的冷水冲型铜鼓。冷水冲型铜鼓普遍体型较为高大,面径不出沿或稍稍出沿。此面青铜鼓鼓面直径58cm左右,鼓高47cm左右,鼓面直径略小于胸径,鼓腰呈反弧形内凹,整个铜鼓的最小径在鼓腰中部,鼓足较高,且高度大体与鼓腰相等。胸腰之际有宽大的扁耳两对。此鼓铸造精美,装饰丰富,纹饰特点十分鲜明。鼓面装饰有首尾相顾的四只立体蹲蛙塑像,蛙背上刻有清晰的纹饰,同时青蛙之间还铸有两尊牛拉撬的塑像。蛙是壮族文化中寓意美好的吉祥图腾,将蛙的形象塑造于铜鼓之上,意为将少数民族对美好生活,多子多福的精神向往寄托于器物之上。
贞元博物馆馆藏冷水冲型鼓面细节图
此鼓鼓面中心为太阳纹,为铜鼓常见的平面装饰纹,共十二芒。太阳纹的周围围绕着大小不等晕圈,晕圈间填以水波纹、同心圆纹、栉纹,眼纹。其中,最具特色是鼓面和鼓胸各装饰的八组变形羽人纹和鼓面装饰的一圈变形翔鹭纹,人与鹭鸟的造型精美无比趣味十足。此鼓装饰华美富丽,全鼓纹路清晰,立体装饰错落有致,平面装饰紧凑奇异多姿,是中国青铜鼓发展至巅峰的代表作之一。除了精美异常的冷水型鼓外,武汉贞元博物馆还馆藏有以写实性纹样,晕纹以人物划船装饰为主的石寨山型铜鼓(鼓面直径为45.5cm,鼓高42cm)和秀丽高瘦型青铜鼓(鼓面直径55.5cm,鼓高74.5cm),欢迎大家一同来品鉴。
END
文字/小糖
编辑/文喆
开放时间
9:00-17:00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临江大道
红巷路37号红巷艺术城D区4楼
联系电话
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