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上皮化生,不是疾病的名称,但在胃病患者中、或查过胃镜的人群中,它的名声却很响亮。
肠上皮化生是一病理诊断名词,胃的黏膜本是毛茸茸的,被光秃秃的肠黏膜所代替,本该在肠的黏膜上皮细胞却出现在胃的黏膜上皮中,这就是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之所以名声很大,是因为它与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约85%的胃癌发生都是这样一个病理过程,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内瘤变等)→原位癌→浸润癌,目前大家把萎缩性胃炎定为癌前病变、或疾病,肠上皮化生也就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那么,肠上皮化生是怎么从正常黏膜发展而来的呢?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摄入腌制、煎炸食物过多而新鲜果蔬少等因素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比较明确,而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胃黏膜没有吸收功能、而肠黏膜可吸收一些致癌物的说法,也有胃黏膜干细胞分化异常的说法。
肠上皮化生有小肠样的化生,也有大肠样化生,有不完全性化生,也有完全性的化生,还有混合性化生,这是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的诊断。
若胃的肠上皮化生的程度比较严重内镜医生镜下就可以诊断,若肠化程度比较轻,就不太好诊断了,取一块胃粘膜组织让显微镜去诊断。
胃出现肠上皮化生多合并有萎缩性胃炎,症状同胃炎一样,有人有,还有人没啥感觉,症状如腹痛、消化不良、腹胀等。
是不是胃有了肠上皮化生就一定会得胃癌?胃镜报告把人吓得慌!临床资料显示胃镜确诊肠上皮化生的病人癌变率不超过5%,其中以大肠样肠化、不完全性肠化恶变率相对较高,与分化差有关,而肠化最多见的是小肠样、完全性肠化,所以也不是胃肠上皮化生就与胃癌划等号了。
让人担心的是病理检查除了肠上皮化生外,还发现了黏膜细胞异型,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形态了,也称不典型增生。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为低级别内瘤变,而重度不典型增生为高级内瘤变,若不加干预,3—6后可成原位癌。
胃癌发展的过程中,若病变还在萎缩性胃炎阶段,通过饮食、戒烟戒酒、治疗等措施尚有部分患者可发生逆转,若到了肠上皮化生阶段是不太可能逆转了,那就不管了?没办法了?也不能、不是!
肠上皮化生治疗和处理萎缩性胃炎的办法一样,改变一些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加上必要的治疗,比如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饮食要规律、不暴饮暴食等。
大多时候肠上皮化生进展至癌还要经过异型增生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也有2、3年恶变的情况,因此,若发现肠化推荐每年都查1次胃镜。也有人认为轻度肠化2—3年查1次也可以,但是出现异型增生就必须6—12月内查1次,若是高级别内瘤变,就需要内镜处理、手术了。
总之,胃出现肠上皮化生也不要怕,改变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加上必要的治疗以及严密监测,也能远离胃癌!我是
刘永毅医生,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