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饭前和空腹血糖不同,什么时候算空腹吃药测 [复制链接]

1#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7%,其中将近三成的老年人都患有糖尿病,大约万人,其中又有超过九成的患者为二型糖尿病。

这样的数据值得我们重视,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长期的服药和病情检测是少不了的,医院,很多患者都习惯在家中自行监测血糖,但往往测量时都有很大偏差,甚至还不了解各个时间段测血糖的要点和含义,最常见的就是餐前血糖和空腹血糖。

餐前和空腹血糖有何区别?

餐前血糖和空腹血糖很多人都会弄混,一般情况下餐前血糖并没有一个规定的数值,往往都是和餐后血糖进行对比,来监测患者的服药血糖控制效果。很多人认为餐前血糖就是空腹血糖,其实是不正确的,空腹血糖特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一般都是清晨起床之后测量的血糖值,如果在3.9~6.1mmol/L之间都属于正常,通常情况下午餐和晚餐的餐前血糖都不属于空腹血糖。

那么早餐前的餐前血糖是不是就可以认定为空腹血糖呢?也不一定,需要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来进行检测,有些人早餐前可能上个厕所,晨练一番然后再吃早饭,这个时候因为运动等活动已经导致身体血糖下降,可能导致空腹血糖测量不准确。

正确的空腹血糖应该在清晨起床之后,用温水洗手清理干净后开始测血糖,保证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最小,这个时候测得的空腹血糖一般就是准确的。

说完了餐前血糖和空腹血糖,除了测血糖以外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应该坚持做的就是服药,说到服药我们也有餐前服药和空腹服药,这样两种又是怎么进行区分的呢?

餐前服药:餐前服药特指在餐前三十分钟进行服药,使用这种方式服药通常都是为了提高药效,常见的就是以促进食欲,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如格列喹酮、格列齐特,这类药物的主要功能都是刺激胰岛细胞促进胰岛分泌,这样才能够在吃饭的时候通过身体分泌的胰岛素分解食物中的糖分,进而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空腹服药:空腹服药并不像是空腹血糖必须一晚上不吃饭,空腹服药主要指的是餐前一小时或者餐后两小时进行服药,空腹服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就是药物和食物的影响,部分药物服用过后可能会因为食物导致药效降低,因此一般选择空腹服药。其二就是部分药物对肠道的刺激性较大常常都制成了肠溶剂,这类药物需要在空腹时进入肠道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吸收利用,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很多患者总感觉医生叮嘱餐前餐后实在是太麻烦,是瞎讲究,其实不然。服药的时间应该严格遵守,这都是无数专家进行试验后得出的最佳结果,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在药物中受益,因此我们不能够怕麻烦,要严格执行。

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体检时,往往都是早晨进行并且要求空腹,很多人挨着饿,甚至不敢喝一口水,等体检完之后口干舌燥,头晕眼花,那空腹体检真的只能滴水不沾吗?

当然不是,空腹体检一般都是指禁食8-12小时后进行的体检,常常用来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在体检前都是不能吃东西的,但是可以少量喝水,并且只能够是白水,含糖,含酒精,含咖啡因的饮料都是不可以喝的。

体检还应该注意,在体检前一天不要吃高油高盐高蛋白食物,并且禁止喝酒。即便是体检,很多患者都是可以正常服药的,通常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都可以正常服药,一般慢性炎症例如肠胃炎,胃溃疡等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一般就不需要急着服药了。

之所以体检之前都要求空腹是因为食物中的一些成分经过人体吸收分解,有可能会对体检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医生的判断出现误差,因为为了降低食物对体检的干扰,通常都是空腹体检。虽然空腹体检通常空腹8-12小时,但一般建议空腹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可能会出现头晕目眩,身体乏力等低血糖症状,有时候低血糖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体检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来进行判断。

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人数还在逐年上升,根据《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年版)》指出老年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不断增加,相较于年增长了30%,并且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原因导致老年人群体糖尿病占多数,现在年轻人出现糖尿病的情况也在增加。

面对糖尿病我们应该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控制糖尿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和体检都是必须要做的,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就能够得到控制。

参考资料: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年版)》

《血糖监测有个时间表测不准是这8个原因》人民网-人民健康网-08-09

《体检必须空腹怎样才算是空腹》郑州晚报-8-25

#家庭健康守护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