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胃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经常脾胃受寒,上吐下泻,怎么调理中医教你
TUhjnbcbe - 2023/8/4 20:54:00

大家好,我是龙峻标,一名中国医院副主任医师。

这是我的付费订阅频道,专门给大家分享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腹痛、腹胀、反酸、便秘、烧心、慢性腹泻、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脾胃问题及解决方案。

如果您有这方面的困扰,可以点击我的头像,进主页私信我。

冬季一到,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稍微不注意保暖就容易使脾胃受到寒凉的侵袭。在北方这个时候,逐渐开放了暖气,很多人习惯在暖气房里吃冰棍、喝冷饮,如此也会导致脾胃受寒。脾胃一旦受寒之后,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发挥,脾阳受损后,就会导致中焦不畅。

脾胃受寒后的表现:

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包括吃一些生冷的水果,还会有肠鸣、食少的症状

胃的阳气不足,体内寒邪偏重,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出现泛吐清水的表现

脾胃受寒、脾阳不足,寒气内聚,脾胃气行不畅,影响消化,出现腹胀。加上寒冷刺激,导致胃脘、腹部出现疼痛

脾胃受寒后不能正常运化水谷,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易呕

中医认为,脾的清阳之气能养护四肢,维持四肢的功能活动。脾胃受寒后,脾阳不足,四肢失养,出现畏寒、四肢发凉

脾胃受寒后,若不及时进行调理,就会发展为脾胃虚寒。脾胃虚寒者,胃阳气衰弱,阴寒内盛,既有脾阳虚,又有胃阳虚,这样不仅会加重之前的症状,甚至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体倦乏力、胃脘冷痛等。

四季养生中有提到“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冬季寒凉,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在向内收敛,此时是能力潜降的高峰期,也是调养脾胃,借助这个季节将能量潜藏于体内的最好契机。

针对脾胃受寒的情况,今天分享艾灸穴位的调理方法。艾灸是以温煦的艾条给身体以力量,不仅可以给局部皮肤带来温暖,在选择正确的穴位进行艾灸时,是脾胃虚寒者有很好调理脾胃很好的方法。

1.关元穴:关元穴的位置在腹部,我们先找到肚脐的位置,在肚脐下3寸的位置就是关元穴。关元穴是常用的保健穴,艾灸此穴对摄藏精气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减轻因脾胃虚寒导致的腹部冷痛、腹泻等不适。而且,有一些女性会出现痛经的表现,也可以用灸条艾灸此穴,起到暖宫的作用,不过要在非月经期进行。

2.神阙穴:神阙穴就是肚脐的位置,是任脉上的阳穴,它与督脉上的命门穴平行对应,前后相连,共同维护人体的生命能源。脐位于上、下焦之枢,临近胃肠,所以本穴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之功,可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等。

3.中脘穴:中脘穴在肚脐上方,大概4寸左右的位置,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腧穴”。中脘穴是胃之募穴,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艾灸此穴还可以引动胃中生发之气,使脾胃中焦的饮食精微向上布散,保证脾胃的正常运化。

4.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边际下三寸,在胫骨与腓骨之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是保健强壮的要穴,有补虚扶正之功。艾灸此穴可以和胃降逆,具有健脾和胃、生发胃气、造化脾湿等功效,能补虚泻实、清热温寒。

冬季寒凉,在家用灸条艾灸时也要注意安全用火,可以取单穴艾灸,也可以将所有艾灸轮流灸一遍,每个穴位大概艾灸10-15分钟为宜。

结语:恭喜您成为我的订阅用户,为了更好的帮助各位朋友,我可为您提供,1对1私信答疑解惑,解决健康难题。

点击下方蓝色文字(脾胃科龙俊标),进入我的主页,私信我。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常脾胃受寒,上吐下泻,怎么调理中医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