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碰到一些老病号,愁容满面,进诊室就拿出一包厚厚的检查单,“医生,我这个肚子胀、老是饱饱的,医院,检查都做遍了”,“药也吃了好几提袋,没一点效果”,“我是不是得了绝症,老治不好”。
焦虑候诊病人看到这种情形,消化科医生就明白,十有八九是胃肠功能紊乱,拿着检查单一看,近期肠镜正常,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询问他吃了哪些药,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等抑酸护胃药都吃了,看到这种焦虑的面容,资历浅的医生可能会跟病人说,你的病问题不大,放心吧,不用吃药,调节好心情就行了,病人常常会一面狐疑:“真的假的,不要做胃镜、肠镜吗”,“不是癌症吗?”
喋喋不休的追问,让你心烦,有时会直接怼回去“不相信我的话,你还来看什么病吗?!”两人肝火一下子都旺起来。
这样不愉快经历相信做医生的你、就诊的病人都有过,后果是失败。
其源由在于没有好好沟通,作为西医医生,心里概念认定:胃肠道没有器质性疾病(糜烂、溃疡、肿瘤等疾病),就不是大问题,病人不舒服是自找的,老揪结自己不舒服,不会放松,我也解决不了。
作为患者来说,他是实实在在感觉到肚子胀,撑得难受,吃嘛嘛不香,想睡又睡不好,前面听医生的话,做了一堆检查都正常,吃药又不管用,原以为前面的医生水平不够,换了这家口碑不错的,竟然说我没问题,问多了还说我吃饱了没事干,跑医院干嘛。
胃肠功能紊乱,西医上又给它取了一个不好听的名字——神经官能症,顾名思义,不是胃肠粘膜有病变,是运动感觉神经功能出问题。
病人确实感觉到胃肠不舒服,要么是胀气,要么是隐痛,要么是大便性状或排便次数有改变,这些不舒服的症状持续存在,检查不出来,就会东想西想,有时候还会偏信偏听,把自己症状往网上描述的肿瘤表现上去套,越套心理越慌,睡不着,感觉更加敏感,自我感觉更严重,这样恶性循环,反复就医,有可能一次就医检查没有问题,能缓解几天,过几天症状再次出来,担心前一次检查结果不准,再次复查来验证自己还健康。
作为医生,我们应该会感知、认同病人这种不适,更要协助病人,带他走出这种恶性循环。
要让病人认识到:
一、这种腹部不舒服是有原因的,要告诉病人现在有这样症状的人很多,并不是胃肠道里长有肿瘤,而是跟胃肠道感觉丰富、敏感有关,这些感觉受胃肠壁、脑内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调节,而这些递质会影响到人的心情,反过来,心情不好时,这些神经递质的分布分泌出现紊乱,又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多巴胺、5-羟色胺影响情绪二、胃肠功能紊乱是可以接纳的,胃肠胀气是肠胃“不舒服”的呻呤,这些不舒服跟他心情、身体、心理特质有关系,这些病人一般存在近期工作不顺、家庭不和睦,或者存在爱较真、性格内向等特质。心情不好,不去调节好心情,反而老是找胃肠道的毛病,有点主次不分,胃肠道可不背这个“黑锅”。要让病人顺理工作、生活、家庭矛盾,心平才能气爽。
焦虑三、针对部分暂时没有调理好心理的患者,可以用些改善心情的药物,我们知道广告语为“针对胃动力,帮助胃健康”的吗丁啉,其药理作用就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这种药物也可进入脑内,影响人的心情。在临床上,用于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药物有黛力新、疏肝解郁胶囊等。必要时短期用上这类药物,可以改善一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