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华
通讯员李朝金小洣图/视觉中国
今年羊城的春天气候十分宜人,温度大都在15℃-25℃徘徊,阳光明媚,很适合人们外出游玩、小聚,但医院门急诊里的病人却爆棚。
医院治未病中心*汉超主任中医师表示,病人主要表现为胃肠炎、胃脘痛、风寒夹湿型感冒等,症状主要有腹痛、头痛、恶寒、纳差恶心、骨关节酸痛等,再细问病因,很多都和聚会过食、饮食过杂或减衣过快受寒有关。
聚会增多,肠胃不适
不少人会有疑惑,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胃肠炎或胃肠型感冒患者呢?
中医认为,春天无论是暖春还是寒春,风邪都是最重要的时令病邪。尤其是不及时添衣或者减衣过快、光脚走路等不好的生活习惯,很容易就会感受风邪。
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晓洁指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入人体,不仅容易出现头痛、恶寒、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更易扰动体内原有的湿气、血瘀等病邪。暖春时节,木气升发旺盛,木气本身容易克制脾土,加之饮食不慎等因素,特别容易令胃肠气机升降失常,因此细观时令感冒,很易夹杂有胃痛、头痛、恶心纳差等胃肠症状。
专家表示,暖春要过得好,不仅要注意预防外界的风邪,更加要注重脾胃的养生,不仅有助治疗时令的胃肠症状,更有利于预防夏季的时令病,因为《*帝内经》有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过早脱衣,容易感受风邪
针对脾胃以及风、湿这两个致病因素,两位专家特别推荐用以下几味常见的中药材进行调理。
山药
山药又称淮山,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味甘性平,能平补肺脾肾三脏的不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药富含粘多糖、黏蛋白等物质,对修复受损呼吸道上皮、消化道上皮细胞很有帮助,而且安全无*,所以无论寒热虚实体质,均可使用山药进行调补,特别是虚不受补、容易上火的人士,更适宜用山药进行调理。
山药可进行调补,健脾化湿
山药薏米陈皮炆排骨
材料:鲜山药克,陈皮10克,排骨克,薏米50克,生姜5片。
做法:薏米浸泡2小时左右备用,排骨先用生粉、酱油拌匀调味。山药切成片,下锅前在凉水中浸泡以免发黑变色。烧锅下油,放入排骨爆炒后加水及陈皮,煮开后放入薏米、山药一同焖煮30分钟左右,下盐调味即可上碟。
功效:扶中益气,健脾化湿。该食疗方对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鼻炎以及慢支肺气肿均比较适合,久服有助增强机体免疫力。
牛大力
牛大力是植物岩豆藤的根茎,又名大力牛、倒吊金钟,是岭南地区的特色中药材之一。味甘苦,性平,有舒筋活络、平补肺肾、提神醒脑的作用,对肺虚久咳、肾虚遗精、跌打损伤、妇女白带增多等病症都有较好的调理功效。
牛大力无花果土茯苓煲鸡汤
材料:牛大力30克,土茯苓20克,无花果20克,鸡壳克,生姜3片。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后,加水毫升,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转小火煮1.5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滋阴健脾,清热利湿,对烟酒应酬过多以及慢性肝炎患者较为适合。在暖春时节饮用有助提神醒脑,赶走春乏,并能提高呼吸道免疫力,预防感冒,而且汤味甘香,老少咸宜。
太子参
太子参是大众熟知的补益类中药材之一,味微苦,性微寒,有益气生津、补脾润肺的功效。有补而不燥,扶正不留邪的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小儿调补,所以又有“孩儿参”之称。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用太子参进行调补,较之使用西洋参或*参更胜一筹。
太子参茯苓苹果煲瘦肉
材料:太子参20克,茯苓30克,苹果2个,瘦肉克。
做法:鲫鱼去鳞及内脏,洗净鱼血后用盐腌制片刻,烧锅下油,将两面煎至金*色后加水1ml,放入上述药材,再次煮开后文火熬煮1.5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实卫固表,敛汗涩精。太子参配合茯苓健脾渗湿,苹果不仅能调味,配合太子参更能平补脾肺,这款汤水对预防气虚感冒及增强小儿抵抗力都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鸡矢藤
鸡矢藤味甘微苦,性平,是儿科常用的消积化食类中药材之一,对小儿疳积、食积、湿热泄泻、夏季热都有较好的辅助调理功效,外用能疗脚气和湿疹、治烧烫伤等。
中医认为,藤茎类药材有助宣发气机,鸡矢藤还能和胃,所以很符合时令养生原则,特别是和布渣叶、淮山、谷麦芽等药材搭配,对调理小儿胃肠、预防食滞胃痛很有帮助。
鸡矢藤布渣叶无花果淮山煲猪踭
材料:鸡矢藤10克,布渣叶10克,无花果5个,淮山50克,猪踭克。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水0毫升,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转小火煮1.5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消积,下气消食。鸡矢藤搭配布渣叶清肠利湿,无花果和淮山滋阴健脾,有助提高人体免疫力,这款汤水味道甘甜可口,对于预防小儿食滞感冒并提高免疫力都有一定的辅助调理功效。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视觉中国
责编
王敏
审签
谢哲
实习生
李思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