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无胃炎,不过是脾虚气滞!
什么是脾虚气滞呢?顾名思义,就是你的慢性胃炎,其实源于脾虚。在脾虚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气滞。两者叠加在一起,形成了疾病。
举个例子。
王女士,今年43岁,反反复复胃疼,有隐隐刺痛感,已经3年了。
医院做胃镜检查,被诊断为广泛性浅表性胃炎。
特征就是,每当心情不好,或者饮食稍不注意的时候,就容易犯病。轻则胃部胀满、重则疼痛加剧,还有呕吐、嗳气。
王女士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她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家里琐事,她放手不管。遇到烦恼,也不去多想。
但是前不久,她因一时口快,说了几句婆婆的坏话,被老公听到后大干了一架。当天晚上,胃疼病就犯了,出现了胃痛、腹胀、反酸、背部和肋骨疼痛、一直打嗝、呕吐的症状。
吃药无效后,第二天就找到了我。
刻诊,见患者舌苔白腻,脉弦细。细问得知,除了上述不适外,她还连续几天出现口苦、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的症状。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给开了一张方子。
厚朴,生姜,法半夏,甘草,红参,枳实,柴胡,白芍。
结果如何?
患者用药以后,疼痛、呕吐现象几乎消失,腹胀、反酸的感觉也大大减轻。
这时候,原方稍作加减,去掉枳实、柴胡和白芍,继续投用,患者诸证悉平。
这里头是什么道理呢?
其实,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是肚子痛,腹胀,一生气就犯病。
面对这个事儿,我们就得去找根源了。
我前面说过,慢性胃炎,其实源于脾虚。
此人就诊时,脉弦细,舌苔白腻。同时,还便溏、胃纳不佳。
从这些信息里,你看到了什么?是不是脾虚啊?脉细,说明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脾虚有湿,于是舌苔白腻,便溏。脾虚,胃纳受损,所以食欲不振。
肝主疏泄。肝木乘脾土,两家打仗了,肝不去疏泄你的脾胃之气,于是中焦之气就不会通畅,升降失常。患者此时就会腹胀胃胀、嗳气吞酸。肝气随着胃气上逆,所以患者口苦。
因此,要想解决问题,就是要从健脾入手,兼顾化湿和疏肝。只要肝气条达,不再影响脾胃,只要湿邪化散,不再困阻脾胃,患者的病肯定就跟着好了。
方中,人参——健脾益气。
生姜——温中化湿。
厚朴、半夏——理气消胀除满。
炙甘草——健脾,调和诸药。
所以,这方子总体看,是治脾虚气滞之证。
在这个基础上,加了柴胡、枳实和白芍。
柴胡、枳实——疏肝行气解郁。
白芍——柔肝缓急止痛。
这样一来,患者的胃炎好转,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对于文中这个方药,非专业读者,还是应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