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有喝热茶的习惯,所谓“喝茶不烫嘴,等于喝白水”。人们也常用“人走茶凉”来形容人情世故和世态炎凉,可见冷茶凉水都不讨人喜欢。
而广东话讲法与普通话不同,称冷水为“冻水”,称冷茶为“冻茶”;“凉茶”却独有所指,谓用各种草药煲制的具有清热、祛湿、去火功效的汤药为“凉茶”。为免误解,本人建议用“广东凉茶”作为专有名词,与普通“凉的茶”区别开来,这样表达也更为恰当。
一、凉茶起源:是药,不是茶。
提到凉茶,一般人都会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两广人民只能笑了:那些瓶瓶罐罐的都是饮料,并非我们爱喝的凉茶!北方人喜欢甜甜的王老吉饮品,而广东、广西人却会告诉你一碗凉茶究竟有多生猛!
凉茶里虽有个“茶”字,却和我们常识中的“茶”没什么关系。其以生性寒凉的中草药为原料,以清热祛湿为目的而配伍。时至今日,凡是能起到清热解暑、祛湿消滞、生津止渴等作用的草药饮品,都可称作“凉茶”。
凉茶的起源,很大程度上是岭南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自古以来,南越之地阴雨连绵、潮湿异常,森林茂密,瘴气横行。
唐时,韩愈被贬潮州,上表曰:“州南近界,涨海连天,*雾弥瘴,日夕发作。”可见生存环境有多恶劣,让韩老师也连连吐槽!
东晋时,道学医家葛洪来到岭南,本欲悉心炼丹,不曾想此地瘴疠流行,不堪其扰,于是开始潜心研究各种瘟病,为岭南人民的祛湿除热操碎了心。他对古代流行病和传染病首次提出了“疠气”的概念,认为这绝不是所谓的*神作祟。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病学派医家长期实践,不断总结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衍生出了具有岭南文化底蕴的凉茶,其配方和术语也世代流传。
如果大家不了解葛洪,可以讲个典故,如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大奖的青蒿素,就源自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原作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用于治疗痢疾,时效不错。
葛洪,江苏句容人。晚年隐居于广东罗浮山,“欲炼丹以祈遐寿”,“优游闲养,著述不辍”,直至去世。如今,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上仍留存多处遗迹!
由于两广气候炎热、空气潮湿,尤其是夏季时间几乎长达半年,人们在常年高温下劳作,又没有北方那样的冬季休生养息,本地人十分容易上火或有热气,表现为口臭、便秘、心烦、牙龈出血、咽喉肿痛等;同时,潮湿的环境也易滋生病菌,一些皮肤病、肠胃炎等都十分常见。于是民间流行以药性寒凉、清热生津、祛湿解*的中草药,煎熬当茶饮。因此,凉茶非茶,而是一种用各种草药煎熬出的具有“清凉”功效的中药汤剂。古称“凉药”,至清代始有“凉茶”之说。
关于凉茶的制作原料,一般人认为不过是金银花、罗汉果、板蓝根、夏枯草等宜人佳品,但其实凉茶的配方远不止这些。过去的凉茶铺,会根据客人体质的阴阳虚实调节药材,原料有“单方”和“复方”之分。单方凉茶很简单,复方凉茶的搭配则千变万化,不同配方的凉茶具有不同功效,可以说每一家的配方都不相同,而且材料的药性也十分复杂,如果不是潜心研究很难弄懂药理并掌握其制法。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历史悠久的凉茶铺,绝大多数都是家族相传。
二、凉茶历史代表作
既谓简史,只能划重点。必须讲几个有代表性的“极品”,就是凉茶界的“四大天王”:王老吉、甘和茶、廿四味和癍痧凉茶。
1、王老吉
说起王老吉,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词,但是真正的“王老吉”恐怕和你想象的相去甚远。在老广眼里,“王老吉”代表的却是一种“苦到发癫”的凉茶,越苦越正宗。
王老吉凉茶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乳名阿吉)于年创始。当时广东瘟疫流行,人民深受其苦,王阿吉寻得草药秘方,配制熬煮成汤,解救了一方百姓,因此获得了“药侠”的称号。不过,“老吉”在广州话里与普通话中的“王小二”或者“王老五”类似,仅俗称而已,并非上档次的大牌。
后来,王阿吉在广州十三行靖远街开设了“吉叔凉茶”铺,经营水碗凉茶。但凡有头疼脑热、咽喉肿痛的症状,来喝一碗凉茶便可缓解。从此,王老吉凉茶备受欢迎,声名远播。
王老吉凉茶的原料有山芝麻、五指柑、布渣叶、金钱草、淡竹叶等,具有清热解暑、祛湿生津的功效。正宗的“王老吉”是一种极寒的凉茶。除非是上火到“口舌生疮”的地步,还是不饮的好。尤其是对女孩子来说,凉茶喝多了还会伤身体。那有人会问了,现在王老吉喝起来为什么不觉得苦呢?因为白砂糖占了主要成分!
2、甘和茶
源吉林甘和茶,是陪伴不少广东人长大的一种凉茶,由佛山源氏创始于清光绪十八年。茶叶经过药汁浸泡过后压成茶块售卖,也因此得名“盒仔茶”。
上世纪30—60年代,是盒仔茶最流行的时候。不仅仅在广东,港澳地区、东南亚的茶楼酒楼,也都会提供。盒仔茶苦中带甘,入口清凉,慢慢喝下会觉得十分舒服。
盒仔茶由紫苏叶、青蒿、香薷、薄荷、葛根、防风等28味中药制成。与普通药茶不同,盒仔茶的药材先煎煮,待汤色渐浓后盛出,浇在产自广东清远的玉叶金花茶上,让其充分吸收药汁,再压实,甘和茶便制成了。冲泡上一碗,趁热喝下,最能疏风清热、解暑消食、生津止渴。
3、廿四味
廿四味是广东凉茶中的苦茶代表之一,可以说让人又爱又恨!茶如其名,正宗的廿四味含有24种药材,分别是冬桑叶、银花藤、鱼腥草、土牛膝、枇杷叶、鸭脚木、淡竹叶、岗梅片和土公英等。熬制后的成品,颜色漆黑、味道苦涩。管你是上火感冒喉咙肿痛长痘便秘口舌生疮……来一碗廿四味,通通解决掉!
现在的廿四味已经不拘泥于传统的配方,各家凉茶铺自有独门秘诀,使用的药材从十多味到廿四味不等。
很多人受不了廿四味的苦。不过,只有喝上一碗被老广视作“救命水”的廿四味,才能体会到“混沌的白翳渐渐消散,眼前豁然清亮起来,三*七魄又慢悠悠地齐全归位”。
在香港,还有个Hip-Hop乐队叫做“廿四味”,名字就是取自这种凉茶。可见此茶在省港两地受群众欢迎的程度!
4、癍痧凉茶
说它是现在广州人心中的凉茶最爱,恐怕也少有人反对。癍痧由老字号“*振龙”凉茶创制,是目前广州最有代表性的凉茶之一。主要药材包括淡竹叶、岗梅、大头陈、金盏银盆、金钱草、救必应、五指柑等二十多种中草药,经六小时煎熬而成。
癍痧是指内脏热*,经脉受阻,热*通过皮肤散发外出,使皮肤出现红疹等症状,大块为癍,细红为痧,合为癍痧。
旧时民间治疗外感传里,春夏暑湿,普遍采用刮痧的传统方法,而饮此凉茶,则可免受刮痧之苦。
癍痧凉茶能预防热症,除湿*,消暗疮,对於四时感冒、咽喉肿痛,尤其有效。
癍痧凉茶色墨味浓,喝一口,凉茶的苦涩便立刻充斥整个口腔,苦到喉咙、苦到胃里,稍微再回味,有隐约的甘。喝的时候不可太急太猛,不然会伤及肠胃。一般都会配一小包陈皮让人裹口,否则太难下咽!
三、凉茶成为一种地域文化
“广东三件宝:荔枝、烧鹅、凉茶铺。”自古以来,哪个广东人不是喝着凉茶长大的?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凉茶铺,就是生活里最具人情味的存在。
和广东不同的是,广西的凉茶店并不只是单一地卖各种凉茶,而是凉茶和糖水店的结合。店里还会售卖糖水、八宝粥、绿豆沙等。广西凉茶口味相对更清新,多数是手工熬好之后冻在冰箱里售卖的。大热天里来上一碗,美滋滋的。
凉茶在广西人的心中,不仅仅是清热止渴的饮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地域文化。人们习惯于在收工后先到凉茶铺里坐坐,喝一杯凉茶,缓解劳累和疲乏。甚至夜晚也是凉茶摊的世界。
传统凉茶作为民间清热去火的草药,自古皆有之,并不能说就是两广独创;但至今仍趋之若鹜者,仅限于两广地区;而将其推而广之,并在全国蔚然成风的却是现代凉茶和与时俱进的凉茶饮料。
凉茶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其在华人社会具有持久的扩张力。凉茶文化不仅在岭南风行,在海外也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数百年来,林立于两广、港澳和南洋华埠甚至远及南美、非洲大陆的凉茶铺,形成了一道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
当然民间最为传神的还是王老吉和宝芝林。王老吉相当于线下实体,既卖凉茶汤剂冲剂,又卖健康饮料;宝芝林则好比是线上网红,通过香港电影向全球推介,借助武侠*飞鸿的中国功夫ⅠP,顺带将“宝芝林”医馆的副产品之一凉茶也推向了海外。
江湖上有香港王老吉和广州王老吉,虽是一脉相承,却又花开两枝。一个是祖传配方:香港沿用近代家族祖方,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留存;一个是现代工业组方,由原来的传统延续发展而来,可能更适合现在人体的需求。大陆消费者只认广州这个王老吉,哪怕它不叫王老吉药业我们也认!因为王老吉原生家族离开之后,是广州国营王老吉延续了在大陆的香火,也是正儿八经的传承人,并且发扬光大了,不仅持续生产凉茶汤剂冲剂,还把凉茶饮料推到全国第一饮品的高峰。当然,这里面不仅有广州王老吉药业的功劳,更有实际推广者东莞鸿道集团(后来启用加多宝凉茶品牌)的渠道营销之功。
到底哪个正宗?旁观者清,我作为第三者,认为两个都正宗。就像我说王老吉(王振邦)不是凉茶始祖一样,可能广州人个个喊打,其实就是不是,连葛洪也不算凉茶始祖,高手在民间。一定要寻根问祖,必须首推“神农尝百草”的炎帝!
四、现代凉茶时代大幕掀起
传统凉茶已渐行渐远,而现代凉茶就在身边。让凉茶走向全国的是红罐王老吉,让凉茶恢复本来面目的是杯装*振龙,而让凉茶走向未来的却一定是邓老凉茶们。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世纪初,正当红罐王老吉以其鲜美无比的口感和扣人心弦的广告,跑火全国,迷倒万千吃瓜群众,哦不,是喝“茶”群众的时候,广州人却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在本土涌现出了*振龙凉茶品牌连锁店,而此前本地的平安堂、清心堂、益清元、黎雪珍、徐其修、黎恩凉茶都是类似个体经营模式,广药国营的绿装王老吉凉茶店也一直不温不火。
*振龙原是广州家喻户晓的凉茶大王,创有响当当的招牌“癍痧凉茶”,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振龙年幼师从名医,潜心苦学,凭多年经验总结出“癍痧凉茶”配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开设了十三家凉茶店,因功效卓著,饮用者甚众,“癍痧凉茶”名闻遐迩。后来因公私合营等原因,凉茶店相继关闭,而到年其凉茶事业算是划上了句号。*振龙临终将药方传给长子*志强。如今*志强先生仍坚持用古法慢火熬制“癍痧凉茶”,其所用名号为“平安堂”。
时间到了年,*振龙三子*富强独立注册了“*振龙”商标,成立*振龙凉茶有限公司。借助其父*振龙早年独创的“癍痧凉茶”的深厚功底和现代品牌连锁运营手段,*振龙凉茶一骑绝尘,迅速占领广州市场,大街小巷到处一遍*,真正应了句“凉茶多过米铺”!
正如其店铺前的对联所描写“精处妙方扶正气,细熬金露济苍生”,在传承原有祖传秘方基础上,“*振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发创新,开创传统凉茶运用现代工艺方式生产的先河,将落后的家庭经营模式改变为集研发、生产、物流配送以及店铺零售、后续服务于一体的新型连锁经营模式,并运用现代化的品牌管理理念,为凉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除了卖正宗“癍痧”,更常见的品种还有五花茶、火麻仁、菊花茶、罗汉果、龟苓膏、椰子汁、酸梅汤、茅根竹蔗水等,这些恐怕要算作甜品。
这样,一个“王老吉”忙着卖饮料,一个“*振龙”忙着卖凉茶,在各自的桃花源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其他战队纷纷摩拳擦掌,誓要分一杯羮。以“春和堂”为代表征战“王老吉”(后来才有“和其正”),以“邓老凉茶”为代表征战“*振龙”,一时风烟四起,不亦乐乎。
年,凉茶被认定为“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
正当市场形势如火如荼之际,天有不测之风云。国家食药监部门发布了“王老吉”含夏枯草,不属于法定允许的“药食同源”成分;而传统凉茶店无资质,违规使用中药。一时间满城风雨,红罐王老吉投诉无门,直接面临下架风险。要知道那时候凉茶市场就已做到了接近亿!而传统凉茶铺沿用的配方成分更离谱,大部分是严禁在食品饮料中使用的中草药。依据国家药品和食品管理法规,凉茶明显属于违禁物品!
广东凉茶行业终于坐不住了,本省的主管部门也不知所措。广州市卫生监督所(原卫生防疫站)召集行业龙头企业开座谈会协商对策。本人—年底任广东新南方集团策划总监兼邓老凉茶市场总监,受命出席了会议。十几家代表莅临,除了我曾经做过医药保健品,其他代表都不懂医药法规,在会上牢骚满腹,胡言乱语。*富强就坐在我旁边,他愤愤不平,声称祖传秘方什么都不怕,还要子子孙孙传下去。我实在听不下去,就怼了他:“你又不是药品生产企业,所以按现行法规没资格在产品中使用药物成分;而如果你一定要使用中药材,就必须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然后你卖凉茶就得按药品经营管理了!你有处方权吗?你有药剂师坐堂吗?”
他一听傻眼了,哑口无言却又怒不可遏。我又补了一句更狠的:“*老板,关键问题还不在此。你要防范的是:将来任何一种饮料都可以降火,都可能会取代你。”
结果真不幸被我言中,不到一年工夫,广州市场上奶茶风起云涌,迅速占领了凉茶降火空间。“*振龙”凉茶店原来都选址在最好的地段和三角位置,面积动辄几十平方甚至更大,现在不得不主动收缩,切一半分租给别人。再后来还是维持不下去,一间一间关门结业。红透半边天的“*振龙”最终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尴尬,真可惜!*富强先生毕竟在香港浸染多年,其品牌连锁运营效果堪称一流,当时星巴克在中国还未成气候,在广州能与“*振龙”连锁相媲美的也只有麦当劳了。
打败“*振龙”的不是凉茶,而是更解渴更降火更好喝的冰镇奶茶。每个人上街都捧一大杯奶茶,谁还喝苦得要死的凉茶啊?!
五、凉茶敢问路在何方
传统凉茶确实有一定功效,但也的确存在违规和违法风险。有不法商人随意配伍使用药材,甚至添加抗生素、止咳药和感冒药等西药成分,还有的故意加猪胆汁让凉茶变苦,冒充正宗蒙骗顾客。凉茶喝死人的传闻也曾有发生!
许多店铺都在柜台标牌上写明“感冒茶”、“止咳茶”、“牙痛茶”、“清肝茶”,宣称“一杯见效”;东莞的“杏林春”凉茶店更直截了当,以至于在本省范围内除了东莞市给其特殊地方保护*策外,其他城市都不敢接纳!
是药三分*。过去,社会发展水平低,模模糊糊也就算了;现在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再不加以科学管理和有效限制很容易失控。其实,可代替凉茶的东西很多,保持饮水和保障睡眠才是最好的养生“凉茶”。而根据我对中药的了解和多年的亲历应用经验,“香雪”抗病*口服液实际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凉茶”,平时真的一支见效!而且我还将其巧妙地运用在自己儿子预防感冒上。孩子平时饮食消化很易上火,因为还是幼儿,就每次预判在有发病征兆时,提前给他喝半支抗病*口服液,孩子就不会感冒,避免病情发生,加重用药负担。通过简单的“治未病”,解决了大问题;而我邻居的孩子与他同年,医院看感冒发烧。我的孩子从小到长大,几乎没打过针、没吊过水,也没喝过一次凉茶;而广州大多数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吃“苦”,成了生活习惯!
面对国家*策越来越严的限制,凉茶行业如坐针毡。后来,还是时任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张俊修找到我们邓老凉茶朱老板协商如何应对,最后真没辙了,不曾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恰逢国务院组织评定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机会终于来了!
媒体报道,年凉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更是欢欣鼓舞,纷传凉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大家都搞错了,闹了天大的笑话!我有幸是此“重大事件”的参与者,有必要“科普”,讲述一下亲历过程。
当时,广东凉茶在外省市场拓展迅猛,但一直不受认可,被当地工商部门查封,还多次被消费者当假药起诉,成为“被告”!
在此大背景下,省食品行业协会张会长主动牵头组织凉茶生产企业共同应对,我们邓老凉茶朱老板赞助了20万元活动经费,寻求*府、专家和本地媒体支持。年2月恰逢国内第一次“申遗”,但大家都不具备资格,最后找到广东省文化厅出面,当时是曹纯亮厅长(原《南风窗》杂志社长)领衔挂帅。就这样还嫌不保险,临阵又邀请港澳同胞支援,在申报期截止之后,以粤港澳三地名义向国务院提交特别申请。最终于年5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区*府民*事务局、澳门特别行*区*府文化局共同申报的凉茶组方工艺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事件非同小可,一般外行都不知轻重。按国家医药管理法规,有关部门当时公布要整改甚至最终取缔凉茶,等于从法律上宣布了凉茶死刑缓期执行;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认定,从文化上保护了凉茶组方和制作工艺,实际上就保留住了凉茶这一系列古老的产品。当时真可谓命悬一线,曲线救“茶”!
邓老凉茶在同行中算是后起之秀,由中医泰斗、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年10月—年1月10日)组方。我们第一个提出“上工治未病”(套用)、“清火不伤身”、“现代凉茶,更懂你”,也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凉茶组方工艺申遗的!
虽是粤港澳三地共同申遗,但当初并无港澳企业参加,只有广东省21家凉茶生产企业拥有的18个品牌54个秘方及术语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邓老凉茶一家就占了3个秘方,算是领先同行,谁叫咱那么卖力呢!
必须纠正一下全国人民“群体认知错误”:凉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和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非遗”载体一样,本身就是物质,而且根本不是遗产(现做现卖,保质期有限,也遗不下来);凉茶的组方和制作工艺才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被列在“传统手工技艺”类别。搞明白没?
凉茶申遗成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意味着凉茶不仅能得到国家文物保护法的保护,而且还有望获得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世界范围内的保护。有了这张“通行证”,凉茶将成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亲善大使和民间代表。
六、凉茶的未来不是梦
但凉茶毕竟是中草药汤剂(保质期极为有限),只针对部分炎症有效;许多还仅仅是普通的功能饮料,起一点保健作用,更多还是解渴。有人一定要往自己脸上贴金,恬不知耻地说凉茶可以治愈“非典”,如今又声称可以抗击“新冠”,真敢贪天之功!
但是,无论你如何勉力,历史的潮流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顺势而为才能“无为而治”。凉茶过去曾经很辉煌,但今天却很落寞。希望这仅是一次低潮!
红罐王老吉因与加多宝之争而“两败俱伤”,如果消费者开始清醒,意识到其主要含量是水和白砂糖时,后果可能更严重。而绿装王老吉无论广药集团如何运作都不见起色,其实“王老吉”润喉糖倒是一个很不错的产品,市场同类无出其右(包括金嗓子),可惜还是没做起来!叫凉茶润喉糖可能更有戏。大健康模式太虚了吧!
我接触过许多凉茶饮品,唯觉香雪药业的“上清饮”口味回甘,令人肃然起敬,应该是组方中甘草应用得当。委托著名的亚洲汽水厂生产,质量上乘。其实,碳酸型技术更受市场欢迎,完全不必纠结于中药的局限性,更不可以药品经营模式来做饮品。
把凉茶等同于中药是学术性误区,把凉茶等同于“降火”是技术性误区。雪碧比你降火,啤酒比你降火,冰茶比你更降火,你越来越没戏。凉茶必须是复合型功能饮品!
所以,凉茶究竟是什么?凉茶的简史:过去就是汤药,现在且是保健品,未来必是植物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