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我上周去体检,结果发现自己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现在一家人心里都七上八下的...
小B:这幽门螺杆菌需不需要治疗啊......而且听说幽门螺杆菌还会传染?
今年年初,有一条关于胃癌的消息冲上了微博热搜。原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有一半的胃癌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而数据显示,在我国,每2人中,就约有1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可以说是“一人感染,全家遭殃”。
幽门螺旋杆菌真的这么可怕吗?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之间的“二三事”。
幽门螺杆菌“不简单”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而人体胃里胃酸的低pH环境对于幽门螺杆菌来说就是“安营扎寨”的好地方,它们能够破坏胃黏膜,使胃酸腐蚀胃壁,引起组织损伤;而且在此期间,幽门螺杆菌还会引起免疫反应,直接伤害胃壁,诱导胃炎的产生。
大部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在早期没有什么症状,感染时间长了,部分感染者会慢慢出现胃炎的症状,包括口臭、反酸、嗳气、恶心或腹胀等。而少部分患者的胃则会在幽门螺杆菌的侵袭下,胃黏膜因炎症不断损伤修复,由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慢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这些属于癌前病变,意味着患胃癌的风险提高,甚至发展到感染幽门螺杆菌最严重的后果——胃癌。
为何大家谈“幽”色变?
前文我们说到,在我国每2人中,就约有1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在家庭里很容易出现“人传人”的现象。幽门螺杆菌喜欢藏在感染者的胃液、唾液和粪便里,通过口——口、粪——口等途径传染给其他人,其感染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
比如感染者的一家吃饭时经常共用餐具,还喜欢互相夹菜,那他的家人被传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就很大;再比如传染者便后没有洗手就开门,其身上携带的幽门螺杆菌便可能趁机“潜伏”在家中的门把上,家里人摸了门把手之后如果没洗手就拿东西吃,也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杆菌。
因此,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不小心全家人都会“中招”,简直令人防不胜防。
如何应对“幽门之战”?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要担心了:什么?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了还会导致胃癌?这可怎么办?
首先,虽然幽门螺杆菌会增加胃癌风险,但这绝不意味着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其次,幽门螺杆菌并非无药可医,有很多抗生素都能够杀死幽门螺杆菌,只是需要彼此配合,还得同服其他药物来控制胃酸让抗生素生效。只要治疗得法,还是能够做到根除的。而根据《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年,上海)》,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发病率可下降53%,因此无需谈“幽”色变,过于惊慌。
那么面对这场“幽门之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呢?
01
采用分餐制
用餐时,应分餐,并尽量使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互相夹菜,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
0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勤洗手,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后再食用,不吃半生不熟的肉类,不饮用生冷水。
03
不要“口对口”喂饭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因此大人应摒弃用嘴吹饭、尝饭、口对口喂饭等习惯。
04
定期检查
家庭中若有人感染,其他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也会增加,应定期检查并及早防治。
令人谈之色变的幽门螺杆菌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理性看待,注意预防,积极防治,便能够最大降低幽门螺杆菌的风险与危害。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困扰,医院肿瘤中心,我们将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