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受阻 管理运行机制缺位
中国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受阻 管理运行机制缺位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八日电( 曾利明)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药继承和发展当前出现不少问题和困难。这不仅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也让业内专家忧心忡忡,反映强烈。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今天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指出,其深层次原因是尚未建立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佘靖在此间召开的“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称,阻碍中医药特色优传承的主要表现是:
——部分中医院忽视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削减了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中医临床科室设置减少;对可用中医药为主和可完全用中医药治疗的病证,不采用中医药的方法;中医治疗手段的综合合理使用不够。
——一些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学时及师资配备,不利于学生学好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教学和实习中医临床技能培训不到位,使中医专业毕业生的中医临床基本功不扎实。
——中医师临床过分依赖现代医学的检查指标,忽视中医四诊的应用,无法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尚未建立起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和特点的方法体系和相应标准,在研究中存在过分追求采用现代技术指标、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脱节、中药研究与理论脱节等现象。有些研究应对时代变化的主动性不够,学术研究在提升自我和创新等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佘靖说,出现这些问题,一是由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弱化和文化认同差异,二是因为中医药学术队伍自身的适应能力不足,而公立中医医院运行中出现的市场化倾向,则成为是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的直接原因。
佘靖透露,目前她与有关专家达成初步共识:中医药蕴涵文化和哲学思维,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作为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在理论上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其本质特征是从整体、功能和运动变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和疾病的演变;在实践中体现为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等。
佘靖强调,中医药的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而且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她认为,不仅要保持固有的特色和优势,还要不断创造新的特色和优势,以适应时代需求持续发展。
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部分中医院、高等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以及老中医药专家代表一百多人应邀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