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七分养”的观念想必已经深入人心,但还是有很多胃病患者学习各种养生知识,服用各种养生茶饮,食用各种养胃食物,到最后胃病还是不见好。
事实上,很多民间流传的“养胃妙招”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伤胃的,比如喝粥养胃、吃面条养胃、吃素养胃等,长期这样做不仅达不到养胃的效果,还可能加重胃部不适症状。
规范治疗是养胃的前提
大家口中的“胃病”“胃不好”“胃部不适”都是很宽泛的概念,这些所谓的“胃病”可以是比较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等,也可以是比较重的胃溃疡、胃癌等,有些甚至并不是胃病,只是有胃部不适的表现而已。
由此可见,我们单纯地靠“养胃”就想把这些病治好是不现实的。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有明确的病因,通过饮食来养胃只能缓解症状,却无法彻底治愈疾病。因此,规范治疗是养胃的前提。
出现胃部不适或已经确诊为胃病时,应该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对于由明确病因导致的胃病,应该积极去除病因,进行对因、对症治疗,再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大家要知道,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胃也是一样,所以不需要过度追求“养胃”的方法,只要停止对胃的伤害,给胃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复环境,就是对胃最好的养护。
“三分治,七分养”应该这样做
“三分治”包括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1.对因治疗
对于病因明确的胃病,如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应该经医生评估后积极进行抗菌治疗。
2.对症治疗
如果经常出现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抑酸药、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预防性治疗
对于经胃镜检查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为了预防胃癌,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性的治疗。
“七分养”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等。
1.戒烟戒酒
烟和酒对胃肠的刺激非常大,会诱发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如果长期保持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还有可能导致胃癌。
2.细嚼慢咽
咀嚼是消化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咀嚼才能让食物在胃里更好地消化,减轻胃肠负担。因此,进食时应该做到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
.注意饮食卫生
很多胃病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又与不洁的饮食习惯有关。日常应该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不与他人混用餐具,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4.放松心情
生活、工作压力过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会引起胃部不适,甚至诱发胃病。因此,日常应该学会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调节压力。
5.记录饮食日记
如果经常在吃了某种食物后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烧心等胃部不适,应该注意尽量避免食用这些食物。可以记录自己的饮食日记,比如吃哪些食物会不舒服,吃哪些食物会比较舒服,通过日记来调整自己的饮食,能够避免或减轻胃部不适症状。
6.避免滥用药物
很多药物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如解热镇痛药(布洛芬)、抗凝药(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强的松)等,服药时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行用药。尤其是老年人服药种类比较多,更不可轻易用药,以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7.定期检查
胃部不适的症状纷繁复杂,每个人的体感也不同,所以无法根据症状的轻重来判断疾病的轻重。此外,很多胃部不适不一定就是胃病,也有可能是其他系统的疾病。因此,如果经常出现胃痛、胃胀、烧心等不适,应该及时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尽早治疗。对已经确诊胃病的患者来说,应该定期复查,以便了解自己的疾病情况。
#MCN风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