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医院泌尿科主任薛蔚
转载生命时报
记者王冰洁
前列腺,是男性独有且最大的附属性腺;雄激素,又称“男性激素”,也是保持“男性魅力”至关重要的存在。一旦前列腺上出现了恶性细胞增生,雄激素便变成了“帮凶”,帮着前列腺癌发展起来。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改变、早期筛查普及,以及诊断水平提高,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患病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且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所有前列腺癌患者中,早、中、晚不同时期代表着不同治疗方法以及不同的生存质量,发现得越晚,治疗难度就会越大。
早期发现
根治性手术除去“病根”
对任何人来说,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防癌治癌的“硬道理”,前列腺癌也不例外。
根据癌症的具体进展,临床采用“TNM分期系统”对前列腺癌进行划分,T代表原发肿瘤大小,N代表淋巴结情况,M表示远处转移,包括骨转移、远处淋巴结和其他远隔器官组织转移:
临床局限性: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为T1/T2期。
局部浸润性:肿瘤超出前列腺,为T3期;超出前列腺,并转移至膀胱、直肠等其他结构,为T4期。
转移性:N1~N3代表肿瘤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M1则表示出现远处转移。
除了“TNM分期”外,临床还会根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等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不同的风险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由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十分隐匿,很难让人发现“踪迹”,不少患者一经确诊已是中晚期。上海交通大医院泌尿科主任薛蔚表示,由于近年来,早期筛查工作的持续推进。上海市初次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早期局限性”已占六成左右。
对于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临床上主张进行根治手术治疗,即利用开放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切除整个前列腺及周围一些组织,阻止癌症继续发展;也有患者进行放射治疗。
得益于技术进步、重离子的应用,放疗的精准性得到了大幅提升。薛蔚表示,还有一种选择是“观察等待”,因大部分前列腺癌很“懒”,进展十分缓慢,如果规范随访,病情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但由于患者对疾病,尤其是癌症有很大顾虑,该方法在国内的推广度不高。
一般来说,局限性前列腺癌不会出现远处转移,主要在前列腺、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爬行”,导致患者排尿困难、血尿、局部疼痛等症状,但这类患者的生存期可能较长,预后也较好。
生活中,如果男性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便困难、尿线无力等情况,可能是前列腺出了问题,医院筛查,争取将疾病控制在早期。
为了提高早期发现率,薛蔚建议,50岁以上男性需开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筛查;如果PSA筛查结果提示“异常”,还需进行前列腺核磁共振成像;有结节或异常病灶的患者需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便查明是否为前列腺癌。
中晚期控制
内分泌疗法贯穿始终
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各方都在针对前列腺癌的不同时期,进行治疗方式的研究创新。由于雄激素就像是肿瘤的“粮食”,离开它就活不下去。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内分泌治疗贯穿始终,其中,最主要的是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也称去势治疗。
去势治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去势手术。
去势手术虽然阻断了睾丸产生的雄激素,但还有少量来源于肾上腺皮质。如今,选择药物去势的患者越来越多。
由于雄激素对男性十分重要,去势治疗使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无法产生或发挥作用,就像女性进入更年期一样,男性常会出现潮热、判断力下降、肌肉力量下降、疲劳等不适症状。
接受去势治疗后,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将维持在一个低点,如果患者的睾酮维持在去势水平,但前列腺特异抗原开始出现反跳,则表明进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阶段。
薛蔚表示,在单独使用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情况下,大约1/3的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在不到两年内发生转移。
如果在患者进入“非转移性去势抵抗阶段”时,给予有效治疗,则可以推迟“转移性去势抵抗阶段”出现、延缓骨转移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是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临床上还未给予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