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怎么造成的
(1)各种胃黏膜损伤因子:如长期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酗酒、过热饮食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接受放射治疗等,心衰、门脉高压可引起胃黏膜淤血,尿*症、氮质血症可引起胃黏膜对外源性刺激的耐受性降低;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其经口感染,附着于胃黏膜,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NH3,从而中和胃酸,阻止H+向胃腔弥散,促进反弥散;
(3)免疫机制: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的产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胃体萎缩性胃炎相关;
(4)年龄因素:年龄增加,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黏膜耐受性下降;
(5)十二指肠肠液反流: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可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
慢性胃炎为什么总治不好
在日常生活中,慢性胃炎是提及次数最多的疾病之一,虽然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这么高,但所幸胃炎并不如胃溃疡那么折腾人,因而也常常被人们忽视。
慢性胃炎最大的特点是消化不良,胃炎患者的胃痛以隐痛和钝痛为主,尤其在进餐时或饱餐后,只有少数严重者才会剧烈绞痛。同时,胃炎患者因为消化能力下降,胃排空速度减慢,也会感觉腹胀、反酸,并造成食欲减退。
个别糜烂性胃炎可能会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解黑色大便,呕血。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会有贫血、消瘦等。
这些症状或轻或重,发作不规律,部位不固定,对生活不会产生急性严重影响。所以很多胃炎患者顶多抱怨不舒服,不重视纠正病因,也不坚持治疗,因此胃炎也就迁延反复,不能控制。
慢性胃炎有哪些危害
一、胃出血
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大汗、甚至休克等。
二、贫血
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
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
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三、胃溃疡
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这种情况应及时进行胃部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四、胃癌前期
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相关。
慢性胃炎要做哪些检查
血常规
患者有出血或贫血时应测定血常规,以贫血程度和贫血类型指导治疗。
便潜血
便潜血阳性,说明有消化道出血。
胃液分析
浅表胃炎胃液分泌正常或偏高;萎缩性胃炎胃酸偏低;A型萎缩性胃炎可胃酸缺乏。在胃液分析中可用五肽胃泌素刺激实验做胃酸分泌功能实验,测定基础胃酸分泌量、最大胃酸分泌量、高峰胃酸分泌量和胃液pH。明显低或无酸提示胃体萎缩性胃炎。
Hp检查
(1)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实验一般于胃镜室做。阳性者提示Hp感染。
(2)血清Hp抗体测量可包括抗Hp*素A抗体、抗HpIgM抗体、抗HpIgG抗体,前两种存在显示患者有近期活动性Hp感染。结果仅有IgG抗体则显示患者既往感染。
(3)病理组织切片银染或吉姆萨染色结果阳性可说明Hp感染存在。
(4)细菌培养可取组织匀浆后行Hp培养,阳性时可做药敏。
(5)粪便Hp抗原检测适用于不易取血或做胃镜者(如婴儿、行动不便高龄老人)。有一定敏感性、特异性。
(6)同位素尿素酶呼气试验可做13C或14C呼气试验,非创伤性检查,阳性说明有Hp感染。
胃泌素检查
疑诊B型萎缩性胃炎检测时,胃泌素水平大多下降,其水平与G细胞数量相关。
自身抗体检查
疑诊A型萎缩性胃炎检测时,能测出胃壁细胞抗体(PCA)。伴恶性贫血时能查出内因子抗体(IFA),IFA与内因子结合后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
胃镜
胃镜检查对慢性胃炎分类,病变分布范围可作出明确描述及诊断。还可取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确认炎症分级及Hp有无。
慢性胃炎一般可据症状作出初步临床诊断。如需了解分类及分级应做胃镜。Hp作为慢性胃炎主要病因及Ⅰ级致癌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中应是必查的项目。一般做胃镜检查的患者可在胃镜时去活体标本做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直接取胃黏膜活检标本Hp染色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患者不做胃镜时可选取血清抗Hp抗体测定及13C(或14C)呼气试验检查。而婴幼儿或行动不便无法取血者可做粪便Hp抗原检测。做抗Hp治疗后确认疗效一般选择13C(或14C)呼气试验。而对常规四联治疗耐药者,有条件可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辅助治疗药物的选择。一般认为:每种Hp试验都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但均达不到%(80%——85%阳性率)。因此临床Hp检查初诊(胃镜外)常使用两种方法互相补充,以提高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