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胃癌发病率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但随着人口总数的增加,每年新发病例大约有40多万人,仍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
到目前为止,胃癌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以动物试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因素与胃癌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比如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
一、两种化合物
1、亚硝基化合物
这是一类化合物,有很多种,天然的亚硝基化合物并不多见,但它的前体物却很多,其中就有我们常说的亚硝酸盐。谁也不会直接去吃亚硝酸盐,要么就成了《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中*事件了,但它广泛存在腌制食物中。
食品行业测定腌制2-20天的食物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其它时间符合安全标准,但不是没有亚硝酸盐吧?若长时间吃体内会不会累积呢?所以,腌制食物不符合健康的要求。
亚硝酸盐在胃内可转化成亚硝胺,也就是亚硝基化合物最“著名”的那种。
动物诱发胃癌的试验中,亚硝基化合物可引起动物胃内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病变,和人发生胃癌的过程一样!
2、多环芳烃化合物
中国式熏鱼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Ⅰ类致癌物,什么是Ⅰ类致癌物?就是动物试验、人体研究都证明存在致癌性。熏鱼、熏肉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苯并芘的“名声”比较大!
研究发现1Kg的熏制食物中大概有2mg的苯并芘,相当于支香烟中的含量,也是厉害吧?!
烤羊肉、烤鸡翅、煎鱼,这些高温制作食物的过程中,蛋白质和火发生激烈的碰撞,诱人的味道和致癌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同时产生,也同时进入人体,还是少吃一点。
二、腌制蔬菜与新鲜蔬菜
腌制蔬菜除了亚硝酸盐的问题外,还有高盐的问题,口味重不只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与胃癌也相关。
食盐本“无罪”,但摄入高浓度的盐可以直接损伤胃的粘膜屏障,粘膜细胞水肿,腺体萎缩,久而久之,反复小的炎症、溃疡,或成为胃癌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摄入新鲜蔬菜和胃癌发病成负性相关!某些蔬菜可能存在降低胃癌风险,山东省苍山县胃癌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或因为这里盛产大蒜的缘故,但大蒜吃得太多人也受不了,是吧?
三、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年被发现,是胃内唯一可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形似一根麻花拖着几条长长的尾巴。它是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的主要原因,其机制是持续感染、反复炎症而导致病变。
研究发现,胃癌病人约90%以上都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但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能成胃癌,不足1%,全国有7、8亿的感染人群。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改变胃粘膜异型增生、部分萎缩性胃炎逆转,也都证明了它与胃癌的关系非同一般。
四、遗传因素
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囚禁在小岛上,6年后、年,52岁的他死了,是被*死的还是死于胃癌?一直有争论,现在法国医生通过解剖等检查确定拿破仑死于胃癌。
拿破仑的祖父、父亲、一个兄弟、三个姐妹,再加上他总共7人均死于胃癌,年龄都在五十岁左右!说明什么问题?胃癌具有遗传倾向!也就是说有些人天生“易感”胃癌。美国也有“无胃家族”,家族内胃癌病人太多了,孩子出生就预防性把胃切除了。
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因素中大概占到10%,其中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人们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都比较“漫长”,一般经历了非萎缩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内瘤变、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其中各种外因素的刺激作用不能忽视,减少刺激则可能阻断“或延缓胃癌发生!
胃镜检查也是有效干预胃癌发生的重要措施,推荐40岁以上人群初次胃镜筛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复查间隔时间。我是
刘永毅医生,感谢您的阅读!#百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