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气温寒冷,空气干燥、室内外温差大等因素,冬季成为了很多疾病的高发期。稍不注意就会感冒、着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攀升!特别是对于体质较差、上了年纪和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说,如何安全过冬也成为了他们的“心病”!
远离冬季高发病,重在积极预防
一、心脑血管疾病
代表疾病:冠心病、心梗、中风
常见症状:心慌气短、心悸、头晕、肢体麻木
冬季气温低,人体的毛细血管就会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会导致血压升高,再加上气温干燥,如果日常补水不足,易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液流通不畅,致使血管堵塞。
这也是为什么一到冬天心梗、猝死、脑中风这些疾病容易发生的原因。肥胖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要尤其注意。
预防方法:
1.添衣保暖,多喝水,注意控制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以防心脑血管剧烈收缩;
2.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减少晨练,最好在上午10点后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比较温和的运动方式;
3.慢性病患者要注意按时复查,监测指标,谨遵医嘱服药,出门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二、呼吸道疾病
代表疾病:流感、肺炎、哮喘
常见症状:咳嗽,咳痰,流鼻涕,呼吸困难
干冷的气候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对呼吸道造成损害,降低防御能力。冬季也是流感病*活跃的季节,很多人都习惯待在门窗紧闭的室内,更易于病原体的传播。冬季空气质量也较差,尤其雾霾天,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增多,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而免疫力差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则更容易感染,还有可能诱发心肌炎等,需要更加注意。
预防方法:
1.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出门佩戴口罩;
2.气温再低,也要保持室内的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也可以通过加湿器等增加空气湿度;
3.饮食上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当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以抵抗病*感染。
三、骨骼疾病
代表疾病:关节炎、骨折、肌肉痉挛
常见症状:关节疼、肌肉疼
冬季人们户外运动相对会减少,晒太阳的时间就会远低于夏天,容易因缺乏维生素D而造成缺钙,从而影响骨骼健康。低温也会导致关节肌肉挛缩,骨韧性不足,脆性增加,从而引发骨关节疾病。同时,人的肌肉协调能力也会因寒冷而下降,反应变得迟钝,尤其老年人,很容易因此摔倒造成骨折。而本身就有关节疾病的人,寒冷也会加重疼痛症状。
预防方法:
1.加强四肢保暖,外出时戴上手套、帽子,本身有膝关节炎的患者可以佩戴护膝;
2.保持适量运动,冬季可以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尤其对于关节炎患者,合理的运功更利于关节健康;
3.可适当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天气好的时候多出门晒晒太阳;
4.避免提重物,爬楼梯,女性朋友应少穿高跟鞋,以防增加关节磨损。
四、肠道疾病
代表疾病:腹泻、病*性肠胃炎
常见症状:腹痛、腹胀、腹泻、便秘
冬季室内多温暖干燥,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导致肠道内水分不足,肠道蠕动减缓,导致便秘。寒冷也很容易让人食欲增强,摄入很多高热量食物,从而增加肠道负担,造成不适。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逐渐下降,整体的消化能力也会降低,更容易患胃肠道疾病。特别提醒,冬季也是病*性胃肠炎的高发期,老人,儿童都要警惕!
预防方法:
1.注意饮食卫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以促进肠道蠕动;
2.避免高油高脂高糖饮食,两餐之间尽量少吃零食,给肠道提供足够的时间修整;
3.可在进餐后20分钟,适当运动,更利于肠胃消化,太冷不想出门,就室内多转两圈吧;
4.注意腹部保暖,若腹部受凉易引发胃疼或加重旧疾。
五、皮肤疾病
代表疾病:湿疹、冻疮、荨麻疹
常见症状:皮肤瘙痒、红斑、肿胀、皲裂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由于冬季人体血液循环变慢、皮脂分泌减少,加上气候干燥,会使皮肤出现瘙痒、过敏等症状。而寒冷潮湿或是冷暖剧变的气候则易引发冻疮,尤其老人、儿童末梢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易生冻疮。
预防方法:
1.除了多喝水,还要注意皮肤的保湿工作,在洗脸洗澡后可以多涂抹一些温和的保湿护肤品。
2.注意保暖,但衣着不宜过紧,以免影响末梢血液循环;选择透气、宽松的鞋,避免引发脚汗而为冻疮的发生创造环境;
3.没事的时候,可以自己局部按摩手脚,改善血液循环;
4.注意衣物清洁,勤晒衣被,尤其是放在衣柜很久的衣物,可能会有一些小虫螨;
5.饮食均衡,多食蔬菜水果,适当运动,增加自身免疫力。
不管在什么时候,疾病都是更容易发生在体质差,免疫力低的人身上,而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可以有效预防远离疾病的!希望大家都能安稳健康过个冬!